技术支持
周宏康原创散文丨高中往事拾遗
高中往事拾遗文/周宏康 济南三中是我高中学习的地方。虽仅短短三年,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时段。
它对铸造我的人格、品行和世界观、价值观起过不行估量的作用。对我的人生有着继往开来的影响。
对此,我在高中往事中,作过较为详细的回忆。但挂一漏万,仍有许多事没有谈到。此文就对忆起的几件小事略作增补。
就名之为拾遗吧! 一、一次夏令营运动1960年暑假,我上高二。学校组织了一次军事夏令营。
所在是空军第六航校,即济南西郊张庄机场。到场人员,据我影象,似乎是各年级班团干部和三勤学生。或许有三个排,男女生都有。
整个历程已记不清了,只有几个画面另有一些印象。军营里热火朝天的生活。刚刚走进军营便被战士们团结紧张严肃生动的气氛熏染。
清晨的起床号声急促而清脆,对我们这些学生娃无疑是一种兴奋剂。我们第一次学会了叠豆腐块的被子。
要求快、齐、稳。五分钟的整理内务必须完成。随着荟萃号声,各排喊着响亮的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的口号声,排队带入操场。
我们也要行列训练,随着教练的口号,向左,向右转动。开始总是堕落,引起不少哄笑。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运动器械,有荡木,卧虎圈,让我感应新奇。
我们观光飞机驾驶室,看到驾驶室内的星罗棋布的仪表,让人眼花缭乱。我们还坐到驾驶室,被汽车牵引着,从跑道上行驾了一段距离,心中的幸福感,自豪感无以言表。我还体验了地勤机械师的事情。
机械师告诉我们:什么叫“看火”,什么样的“火色”讲明飞机可以起飞,“看火”的注意事项等等。另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忘,即在大礼堂开会,或看影戏时的热烈气氛。
大家排着队进入会场,喊着响亮的口号,相互拉拉歌曲。此起彼伏互不相让。唱得最多的是“打靶归来”“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”等等。这次军事夏令营是我一生唯一的一次。
它铸造了我刻苦耐劳的精神和战胜难题的勇气及团体主义看法。二、一次三秋劳动济南三中一九六0暑假迁往泰安,与泰安二中并校。在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下乡到场秋收秋种运动。下乡的所在似乎叫潘家峪大队。
坐落在泰山脚下。村子不大,很贫穷。衡宇简陋,屋内黑咕隆咚。
我们许多人住在一起,在屋里打地铺。干的活,主要是掰棒子、刨地瓜、刨花生,若遇上下雨歇工,就干屋里的活。其时社员生活很苦。家家没有粮食,三顿饭就是清水煮野菜几多加上点地瓜面。
人都面黄肌瘦,有些人浮肿,肚子肿很老高,就像有身几个月似的。眼巴巴看着我们用饭,很是让人心痛。
连个像样的茅厕都没有。在一个大粪坑边上解手,我心里嘭嘭直跳,解完手连手纸都没有,一片树叶或一个棒子叶解决问题。我们在那里劳动了半月(抑或三周),亲眼看农民的生活,获得了磨炼,也尝到了苦的滋味。
这也是到场劳动最深的一次体验。三、教育革新的一次实验一九五九年,发出“教育要革新”的招呼,全国自上而下,大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展开。
我们三中搞电化教学。我记得,我们班主任康家体老师领导我们搞一个“曲线图”,是依照门捷列耶夫元素图创意的,还是什么原理记不清了。只记得是一个正弦曲线。
由数不清的小灯泡组成。根据纪律闪动。
康老师瘦瘦的身材,略黑的面庞,炯炯有神的眼睛,说话有点急。他对事情认真卖力。在制作电化教具中,他手持焊枪,一个焊点,一个焊点所在焊,眼睛被刺得红红的。
只要一个灯泡不亮,他就重新寻找原因。不知熬了几多日夜终于完成,试验效果还不错呢!惋惜还没有正式用在讲台上,就因为三中搬迁,不知丢在何方。事情已往近六十年,想到此事康老师的身影,还在我眼前晃动。【作者简介】周宏康(男),网名:枫园牧人,笔名:映杰。
回族,山东济南人。大学本科结业,一直在航运部门事情。
退休后,学习诗词写作。中华诗词学会、山东诗词学会、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、明湖诗词学会、回族诗词学会会员。山东老干部之家论坛诗词理论版主。
在山东各地诗词刊物及齐鲁网揭晓赏析、评论文章多篇,出书《散曲集》《小赋集》二书(与人互助)。
本文关键词:周宏,康原创,康,原创,散文,丨,高中,往事,拾遗,亚博yabo官网手机登录
本文来源:亚博yabo官网手机登录-www.ktgd518.com